天天观速讯丨重庆大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3-05-23 04:40:3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次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设计出首座35千瓦短波电台;首次发现3亿年前古生物——节甲类鱼化石;参与了首次载人航天工程、首次探月工程、首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的重要科研工作;研制出首台±0.1角秒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首台工业无损检测机(ICT);在月球上培育出首株植物嫩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多年来,重庆大学积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绘制出“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一幅幅科技创新画卷,不断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感触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实践”。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大力开展有组织科研

近年来,重庆大学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研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以学科优化布局为牵引,夯实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所需的学科基础,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超瞬态实验装置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前瞻性、引领性学科方向,学校高端装备机械传动、输变电装备技术、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优化重组,新共建高端装备铸造技术、特种化学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南理论物理中心”“空间电能变换与无线传输关键核心技术”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全国共7个)等,积极打造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推动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建“跨尺度多孔材料”“量子材料与器件”“先进电能源化学”等前沿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大力培育面向未来的学科新增长点。

面向跨学科、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依托既有优势特色学科,重庆大学组建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跨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大力促进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培育交叉研究团队,催生交叉领域重大创新成果。

坚持扎根重庆办学,以高水平支撑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重庆大学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先进制造”“智慧能源”“低碳技术”“先进材料”“电子器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引领和支撑重庆及西部地区发展的创新高地。

同时,学校还加快培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职科研队伍,重点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系统研发,打造国家战略力量。

面向国家重大任务

实施先导性大科学研究计划

重庆大学持续强化“国家队”意识,加快提升整体办学实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担当起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责任。

面向国家重大任务,组织实施“极端环境智能装备”“智能建造”“新型储能材料”等六大先导性大科学研究计划,推动科研从小科学、个体化向大科学、集体化发展,实现跨学科、跨领域、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催生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战略性技术和产品。

重庆大学交叉研究院

聚焦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前沿性科学问题与“卡脖子”关键技术,对接国家战略性科技、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凝练并实施“20个关键科学问题”“20个卡脖子关键技术”研究计划,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着力推动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瓶颈问题。

正是得益于这些计划的引领,学校目前在研的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达到50余项,先后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批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入选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牵头自主研发的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为保障问天、梦天实验舱的成功发射和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

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近年来,重庆大学加快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着力推动科研评价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突出原创性、前沿性和引领性,大力鼓励“从0到1”的探索,解决“卡脖子”问题。

重庆大学不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注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了“1+5”科技创新管理体系,以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为载体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贯穿科技创新链条“全通道”,形成具备强大资源集聚和配置能力以及更能够满足产业和市场需求的科研组织模式。

重庆大学与中国星网展开战略合作

突出产业需求指向,学校大力推动“走出去”战略。实施“头部企业”工程,与国家电网、中建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20余家龙头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聚焦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协同攻关。同时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与重庆相关区县协同打造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共建先进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等。

此外,学校强化市场应用指向,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依托“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组建技术转移研究院,打造从培育、孵化到产业化全链条的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

学校在国内率先实施成果权益100%让渡、1元钱转让等政策,打通作价入股流程,增加收益分配比例,提高转移转化积极性。近两年,全校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转化金额达1.5亿元,吸引投资超3亿元。

关键词:

上一篇:世界信息:新手为什么不能上高速?不要拿性命开玩笑,还是遵守规定较好
下一篇:最后一页